首页 - 行业信息 - 正文
南方电网三大“电鸿”全域综合示范区完成基线版场景验收
来源: 南网50Hz发布时间: 2024-11-18
近日
广东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深圳前海
三大“电鸿”全域综合示范区
完成基线版场景验收

 

“电鸿”:设备即插即用、海量数据互联互通
“电鸿”是南方电网公司基于开源“鸿蒙”与开源“欧拉”基础上自主研发的行业首款电力物联操作系统。作为新一代面向电力行业终端的国产系统,“电鸿”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提供了统一架构,实现了设备即插即用、海量数据互联互通,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大规模物联设备接入和运行维护完成关键技术积累,在助力我国工业物联网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自主可控上迈出坚实一步。

 

“电鸿”全域综合示范区意义重大
三大“电鸿”全域综合示范区建设,涉及芯片、操作系统、传感、终端、通信、安全、平台、应用等全链条多领域多场景,全面展示了“电鸿”万物互联、即插即连的贯通效应、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效应、电碳和电算的融合效应。
示范区建设技术难度大、过程机制复杂、专业跨度大且耦合性强。南方电网公司广泛联合头部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自去年10月上线以来,“电鸿”系统已适配电力行业物联终端150多类,预计到2025年底,覆盖终端规模可超亿级。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党员突击队成员安装“电鸿”电表。(王港 摄)

 

“此前的软件系统种类多,协议、规格都不一致,很多硬件设备不兼容。”南网数字集团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硬件研发部经理杜韶辉打了个比方,这就电脑系统是一个道理,兼容越多程序的系统自然就越能为市场所认可

 

 

提升电力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据悉,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面参与了“电鸿”产品整体规划设计、架构设计、系统研发和软件测试过程。
“‘电鸿’项目是一个为提升整个电力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而长期发展的项目。”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电鸿”项目会继续加大对操作系统方面的研究,包括操作系统关键技术、操作系统标准、操作系统实时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以及电鸿操作系统的智能化应用研究。

 

 

在广州南沙

电鸿化改造后

低压配电房内所有设备都实现设备即插即用、

数据互联互通

比如开关柜的定值管理实现了远程查看和修改

无需人到现场

据统计,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平均每年新建变电站约15座,新增保护、测控装置1500余套,平均每台保护装置的校验耗时2—3小时,耗费巨大人力且存在少做漏做、误记漏记等问题。

 

电鸿物联操作系统的
云边协同、端端互联等技术
可让保护校验耗时缩短至0.5小时
大大提升基层人员工作效率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党员突击队成员在调试“电鸿”电表。(王港 摄)

 

南沙全域综合示范区还打造了
多场景、多平台的综合性“电鸿”化场景应用
比如在数字政府“天眼系统”
已完成基于电鸿OTA(空中下载)远程升级的
算法策略下发功能开发上线
实现安全帽识别、车辆违停等算法功能验证
不久后电鸿化的无人机、视频摄像头等
“视联网”数据就可以共享至数字政府云平台

 

这样,以往只支持单一算法和单一的电力场景,“电鸿”化改造后可以远程批量更新设备里面的算法,实现一个设备多种用途。

 

比如交通高峰期更新为车辆违停算法,台风天气更新为水浸内涝算法,不同场景通过不同算法采集到的数据才是政府需要的有价值的数据

 

让技术与生态双向奔赴”

 

在三大“电鸿”全域综合示范区

“电鸿”在工业物联网间

已架起一条隐形的“高速公路”

 

从“电鸿”远程OTA升级“视联网”

到“电鸿”营业厅智慧办电

 

从融入“虚拟电厂”接入车网互动

到“双碳大脑”电碳监测

 

从赋能对海底隧道无人巡检

到打造园区级零碳示范标杆

 

处处涌动着“电鸿”产业生态

促进能源发展的磅礴力量

 

当前,已有300家产业链厂商加入“电鸿”生态,涵盖主流芯片、通信模组、终端设备等,形成跨电力、多领域良性、协同发展的开源生态环境,满足客户、产业伙伴共创共享,成为以科技创新拉动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以电网台区终端管理场景为例,依托生态开发模式,威胜、大华、四方等12家生态企业已陆续开发上架68款APP,预计年底前将有数十家供应商上架百余款APP。”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珠海市新能源智能电网产业联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