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党员突击队成员安装“电鸿”电表。(王港 摄)
“此前的软件系统种类多,协议、规格都不一致,很多硬件设备不兼容。”南网数字集团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硬件研发部经理杜韶辉打了个比方,这就跟电脑系统是一个道理,兼容越多程序的系统自然就越能为市场所认可。
提升电力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在广州南沙
经“电鸿”化改造后
低压配电房内所有设备都实现设备即插即用、
数据互联互通
比如开关柜的定值管理实现了远程查看和修改
无需人到现场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党员突击队成员在调试“电鸿”电表。(王港 摄)
这样,以往只支持单一算法和单一的电力场景,“电鸿”化改造后可以远程批量更新设备里面的算法,实现一个设备多种用途。
比如交通高峰期更新为车辆违停算法,台风天气更新为水浸内涝算法,不同场景通过不同算法采集到的数据才是政府需要的有价值的数据。
在三大“电鸿”全域综合示范区
“电鸿”在工业物联网间
已架起一条隐形的“高速公路”
从“电鸿”远程OTA升级“视联网”
到“电鸿”营业厅智慧办电
从融入“虚拟电厂”接入车网互动
到“双碳大脑”电碳监测
从赋能对海底隧道无人巡检
到打造园区级零碳示范标杆
处处涌动着“电鸿”产业生态
促进能源发展的磅礴力量
当前,已有300家产业链厂商加入“电鸿”生态,涵盖主流芯片、通信模组、终端设备等,形成跨电力、多领域良性、协同发展的开源生态环境,满足客户、产业伙伴共创共享,成为以科技创新拉动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以电网台区终端管理场景为例,依托生态开发模式,威胜、大华、四方等12家生态企业已陆续开发上架68款APP,预计年底前将有数十家供应商上架百余款APP。”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